省政府发文,支持大学生返乡下乡创业创新
作者:夏灵果 时间:2017-03-02 点击数:
2月20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支持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以下统称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力争2020年前扶持返乡下乡人员成功自主创业170万人,带动就业500万人。
《实施意见》提出,鼓励返乡下乡人员领办创办一批家庭农场、林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村电商平台等新模式,引导和发展一批规模种养等生产经营型、烘干贮藏等农产品加工型、农资配送等生产服务型、休闲养老等生活服务型新业态。整合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纳入全省创业基地建设规划,支持各地建设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
《实施意见》要求,降低创业创新门槛,推动住所登记制度改革,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在符合安全、环保、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允许返乡下乡人员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作为创业创新经营场所。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税费。加强财政支持,对返乡下乡人员首次成功创业并正常经营半年以上的创业主体,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补贴标准由当地政府确定。
2015年以来,国家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创业创新的政策,“双创”工作迅速在城市里蓬勃开展,各具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和创客空间在各高校相继成立,同时社会上也涌现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创业孵化园。就河南而言,截止目前,已建成14个国家级众创空间,36个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规模巨大,创业氛围空前浓厚。
创业的目的在于解决和扩大就业,创业创新在带动创客自身就业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带动了整个社会科技、经济等的进步和发展。简言之,创业即就业,就业即发展。
但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面临着就业与贫困的双重考验。依照2014年底建档立卡情况,河南省共有贫困人口576万,居全国第三位,脱贫攻坚任重道远。近年来,虽然河南不断合理谋划,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6年,我省全年共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9.07亿元,已实现11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在此基础上再加上2015年完成的120万脱贫人口,估计我省目前至少还有300多万贫困人口。
贫攻坚是一项长远且繁重的任务,如果只单纯地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效果只会是治标不治本的。就像拄一根拐杖,拐杖丢了可能就不会走路。所以,真正的脱贫需要每个人都深入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创业带动就业,使贫困人口也能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价值,获得收入和回报,并渐渐地提高收入,丢掉过去依赖的拐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和致富。
上,农村不缺资源,相反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可以创造价值的优质资源,比如土地、劳动力、农产品、房屋、河流、环境等等,但是它们最缺人才,缺智力。这也是导致农村贫困人口较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支持大学生等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就是为了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发挥他们的专长,使他们的智力要素在一个创业门槛和成本较低的地方充分发挥作用,将农村的各种发展资料与“双创”和互联网等现代经济发展潮流和趋势对接,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带动一方民众致富。
而这已成为当下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目前,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旨在促进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河南紧随其后,根据我省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呼吁和支持更多有才智,有能力,有资源的的人深入农村,进一步推动创业创新的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一轮的创业创新将会在农村掀起新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