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追求进步的女生
作者:赵东伟 时间:2016-05-23 点击数:
郭巧玉,女,河南省南阳市人,南阳医专国际教育学院14级护理1班学生。尽管是由单身的父亲收养长大,但是郭巧玉从来没有因此受到负面影响,特殊的成长环境帮助她养成了自强不息的品格,和其他同龄女生相比,她显得更懂事、更阳光。
一、 特殊的成长环境塑造了坚强的意志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郭巧玉的父亲一直没娶妻生子,但是怀着成为一名父亲的渴望,他在50岁时收养了小巧玉。因为害怕收养的孩子被后妈嫌弃,郭巧玉的父亲一直保持单身状态。但是男人带孩子总是有诸多的艰难,因此两岁前小巧玉就由年近70岁的姑姑抚养。两岁后又跟随父亲生活,父女两人相依为命。父女俩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亲捡垃圾、卖废品,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的生活。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父亲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然而因为收入微博,无法支付昂贵的医药费。为了维持小巧玉的日常生活,郭巧玉的父亲只能忍受着高血压、鼻息肉等各种疾病的折磨。郭巧玉回忆说她永远记得父亲因为鼻息肉导致鼻子流血不止的那个夜晚,瘦弱的她骑着自行车带着父亲到乡里的诊所,可是诊所夜里没有人,父亲从凌晨到早上六点一直流血,直到表哥赶来带父亲乡卫生所。因为没有钱治疗,父亲长期都要忍受疼痛的煎熬。虽然生活贫困、疾病缠身,但是郭巧玉的父亲却从而停止对女儿的关怀,生活上不让女儿受一点委屈。郭巧玉知道父亲为了自己付出了太多了,也能体谅父亲的辛苦,从小就学会做饭、洗衣服、做家务,学会照顾自己、照顾父亲,逐步培养起了独立生活的能力。特殊的成长环境磨砺了她坚强的意志,让她比同龄的女生相比显得独立。
二、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从未放弃对教育的渴望
虽然生活艰辛,但是父亲给郭巧玉的关爱一点不比其他孩子少。尽管家庭经济拮据,但是父亲坚持让郭巧玉接受教育,没有让郭巧玉像一些孩子那样出去打工。父亲希望郭巧玉能够通过上学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困窘的现状。考虑到父亲积劳成疾,和父亲商定后,在填报志愿时,郭巧玉选择了医学专业,希望通过学医将来为父亲治病。由于种种原因,郭巧玉高中只读了高三,在高考时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当得知被南阳医专国际教育学院录取时,父亲和郭巧玉又喜又悲。喜的是终于可以圆大学梦,悲的是三年36000的学费对原本生活拮据的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但是考虑到女儿的将来,郭巧玉的父亲宁可自己不看病不吃药,毅然决定把家里房子拆迁的赔偿款拿出来给女儿交学费,让郭巧玉到国际教育学院接受教育。
三、学院关怀助力健康成长
进入国际教育学院以后,学院领导很快了解到郭巧玉的特殊情况。学院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帮助郭巧玉解决学习基础差、经济收入低的困难。国际教育学院书记邵书燕、副院长毕跃忠、学工办主任习茵和辅导员班主任曾到郭巧玉家中走访,看望郭巧玉年迈多病的父亲,并鼓励郭巧玉要克服困难、努力学习、踏实做人。邵书记告诉郭巧玉,困难只是暂时的,要自力更生,乐观进取。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院领导、辅导员和班主任都对郭巧玉给予细致入微的关照,提供很多便利条件。辅导员主动与学校食堂联系,让郭巧玉放学后到食堂帮忙,既锻炼了她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又节省了她一日三餐的费用。平时看到有合适且安全的兼职信息,老师们都会鼓励郭巧玉多去锻炼,以减轻家里经济负担。班主任关注郭巧玉情绪变化,看到她心情低落时都会找她了解情况,鼓励她要坚强、乐观。为了方便照顾父亲,郭巧玉办理了走读,每天七点从家里出发,骑一个小时电车赶到学校上课,下午四点访学后回家,做家务、照顾父亲。无论刮风下雨,无论严寒酷暑,郭巧玉都能遵守纪律,从来都没有迟到、早退。郭巧玉知道自己基础差,在平时学习时格外用功,加倍努力,努力学好各门功课,完成好学业。暑假期间,郭巧玉找了一份兼职,努力攒下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现在郭巧玉面临着要去实习,学院也优先将她安排到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实习,以期她有更多实践和学习的机会。郭巧玉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虽然不太懂得表达,但是内心都记得院领导和老师们的关照,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周围人们的关心。
四、努力终获回报,渴望破茧成蝶
尽管平时要做家务、照顾父亲,郭巧玉从未因此影响自己的学习,其成绩一直保持良好。鉴于郭巧玉在校成绩和表现优良,班主任为她办理了助学贷款,每年都将助学金评选给她。学校其他的资助项目,学院也都优先考虑她。
尽管家境贫寒,郭巧玉却没有被生活的困难吓到,她的脸上经常洋溢着单纯的笑容,她也从未放弃对梦想的追求。她曾对班主任老师说希望好好学习护理知识,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护士,照顾好父亲,也照顾好更多像父亲一样需要帮助的病人。学院相信,郭巧玉同学一定会厚积薄发,破茧成蝶,美好的未来正等待着她去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