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学院组织参观“仲景文化特藏馆”
作者:gjjy 时间:2018-04-26 点击数:
2018年4月25日下午三点南阳医专国际教育学院组织学生参观我校仲景文化特藏馆。以展览与讲解的方式让我院学生真切感受“恒志、精术”的仲景精神,激发学生的学医激情。参加活动的同学在图书馆门口集合后,统一由指定人员带入,带领同学们进行参观和讲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著名医学家,东汉末年出生于南阳,他的传世著作《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论证施治的先河,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被誉为“众法之宗、群方之首,医门之圣书”,后人也奉张仲景为“医中之圣”、“万世医宗”。南阳是张仲景的故里,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医药作为源远流长的世界医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传承不衰的主要载体,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张仲景品牌是历史赐给河南、赐给南阳的财富,南阳医专作为医圣故里唯一的一所医学院校,开发利用这一品牌实乃众望所归。
特藏馆是指图书馆经过长期的建设和积累,在某一特色、某一方面构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结构较完整的资源优势。特藏馆的开发与建设,不仅能反应学校办学特色、学科领域发展趋势,还能体现该高校的文化发展取向。
特藏馆展出了《张仲景史画》,共六十二幅,设计者著名雕刻家张一平先生采用了汉代画像石刻的浅浮雕手法,绘出张仲景的生平事迹,显得古朴凝重。并模仿当年张仲景拜师学医的地方建造了“回生堂”,再现了传统的就医环境和诊疗模式。
特藏馆的玻璃展柜根据中医理论的阴阳学说,按伏羲八卦方位布置,展出了从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的中医药文物300余件,如春秋时期的高温消毒青铜器皿、汉代的外科刀具、清代的药渣壶、针灸的发展过程等。同时也展出了有关中医药的医史古籍1,000余册,如《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等,内容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经脉等多个重要学科,多重展示了中医药发展的悠久历史,体现了“崇仁、厚德、恒志、精术”的仲景精神,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和中医药文化的缩影。
特藏馆旨在突出特色,人无我有,我馆藏有《近世汉方医学书集成》一套,全套116册,是由已故的日本汉方医学会会长矢数道明先生所捐赠的,全国仅有两套。矢数道明先生一生以振兴汉方为目的,身体力行,1985年出席南阳仲景庙建成的“张仲景敬仰之碑”揭幕式,1993年受邀担任我校的名誉教授。
为了突出中医药特色,馆内特别设置了药用植物绿化带,种植了合欢、木瓜、山茱萸等30多种药用植物,一草一木都彰显了中医药文化的丰厚底蕴,既美观又突出仲景特色,别具一格。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院学生聆听张仲景的生平事迹,感受中医文化的深奥精妙,更加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次活动负责人:刘壮飞王莹郭世鑫王依阳余新新
南阳医专国际教育学院
2018年4月25日



